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查看: 2434|回复: 0

潍坊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问题:如何看待学前儿童恋物现象?

[复制链接]
 

发帖IP:中国山东潍坊

296

帖子

0

威望

956

银币

秀才

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在教师资格考试或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前儿童恋物现象属于重要考点,题目一般以幼儿喜欢一直抱着某一物品等情况进行描述,需要大家分析这一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教育等。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经常喜欢抱着某一物品,常见于毛绒玩具,或者午睡时必须抱着从家带来的小毯子才能睡着,生活中幼儿对于物品的一种依恋现象我们称为“恋物现象”。
一、幼儿产生“恋物现象”的原因是什么?http://weifang.offcn.com/html/2020/12/118421.html
事实上,幼儿的恋物现象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是一种依恋行为。依恋是寻求与他人保持一种亲密的身体、情感接触,而幼儿一脸的对象主要是其母亲,所以当幼儿离开母亲独自在幼儿园时,就会将依恋的情感寄托在某一种物品上面,这种物品也被称为“慰藉品”。幼儿通过依恋与此类物品,找到与依恋母亲相同的情感,获得最大的心理慰藉。
二、对于幼儿的“恋物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恋物现象”是幼儿依恋的产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依恋是一种心理行为,良好的依恋会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人的交往。实际上,“恋物现象”是一种正常的依恋行为,幼儿由于依恋母亲而不得,所以将此依恋的情感转移到物品上。适当的依恋对于幼儿的发展而无害,所以当面对幼儿的“恋物现象”,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并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引导。
三、如何帮助幼儿改善“恋物行为”?
1.幼儿之所以依恋物品,是因为将依恋与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了物品上,所以在幼儿发生恋物行为时,教师不能一味的要求幼儿立刻摆脱物品,这样不利于幼儿的依恋培养。
2.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沟通法,应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让幼儿可以在园将教师作为依恋对象,如在幼儿午睡时,拉拉他的手,抚摸额头等。
3.教师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逐渐平静。
4.教师可以采用常见的物质转移法,比如给幼儿拿来他喜欢的玩具,顺利代替幼儿的慰藉品。
5.教师或是利用反向系统脱敏法,第一次让幼儿抱30分钟,第二次抱20分钟,随着次数的增加,幼儿依恋的行为逐步递减,以此来帮助幼儿改善“恋物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面对此类问题,应正确看待并加以指导,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而对幼儿造成终身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