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疫情无情,但医者仁心可守山河。“守护人民健康是每位医务人员的天职,为赢得这场阻击战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无怨无悔!”面对病魔,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全体成员没有丝毫胆怯和退缩,科室整个团队兵分三路第一时间参与到守护人民健康的战役中。
他们,向着“留观点”逆行 2月3日晚七点,马欣主任接到命令,即刻带领张娟、王晓、谷慧娟四人壮志满怀奔赴我区设立的一处隔离留观点,加入泰山区隔离观察医疗队,马欣主任任医疗队队长,负责隔离点的所有事务。 隔离观察点的工作任务琐碎而繁重。2月4日一早,马主任召集大家召开紧急会议,会上,进行现场分组,将医疗队22名队员排出班次,制定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让每名队员都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并现场建立微信工作群,便于工作高效开展。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个人防护进行专业细致的培训,通过看视频、现场演练等方式让队员们对应该掌握的内容不仅熟烂于心,更是做到训练有速。物资紧缺是马欣主任最着急的事。他想尽办法,动用各种资源去争取物资,一天里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这里物资紧缺,能给一点是一点。”经过他的努力,一批批防护物资来了,消毒用品来了,有效缓解了物资紧缺压力。 留观点是疫情防控重要拦截线。马欣和同事们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忙到深夜两三点是常有的事。为节约防护服,大家就少喝水;为驱赶袭人的困意,就原地蹦几下。不间断有留观病人到来,大家的饭菜总是被打断两三次才能吃完,从热乎乎到冰冰凉。马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是鼓励大家:“坚持,再坚持,再加把劲!” 他在鼓励同事们的时候,未尝不是在鼓励自己呢!五十多岁的他依然奋战在一线,忙起来时两部对讲机一部手机接打不停,忙得没时间喝水,嘴上起了泡。很多时候晚上11点好不容易躺下了,12点就又被叫起来,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是凌晨五六点。一天下来浑身酸痛直不起腰来。 他在房间通过窗户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家,20多天的时间里,他却一直不能回。
他们,当好留观人员的“勤务员” 鉴于留观点的人员有一些是有基础病的,为了更好的保障隔离人员的生命安全,临时抽调我院中风二病区的董宗辉主治医师,他本已被抽调到区疾控中心参与流调工作,当再接到命令时,他干脆又坚决的说道“保证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 为让患者病情信息第一时间精准、详实地反馈给医生,兼职做着信息统计的张娟经常加班至深夜,记录、统计报表。对于身为年轻妈妈的张娟来说,瞒着家人主动请缨到一线,心里的负担更为沉重一些。因为儿子的爸爸也奋战在一线无法回家,孩子只能由姥姥姥爷照顾,她觉得亏欠儿子的太多太多。 留观点消毒措施是防疫的重要屏障,王晓、谷慧娟每天配置发放一至五楼所需的“84”消毒液和酒精,一天两次为留观人员测量体温、记录身体情况,为医务人员和留观人员送去中药饮、一日三餐……一天时间,这一套工作做下来早已是筋疲力尽。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们选择隐瞒,但医院要求报家人联系方式的时候,谷慧娟不得已上报了弟弟的联系方式,王晓则只告诉了姐姐。 在留观点,医护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承担着大量的其他事务,更多时候他们的角色或许是“心理疏导员”“勤务员”“宣传员”。 “去打扫消毒解除隔离人员的房间时,看到他们写给我们的感谢话语,我们的心里暖暖的;当看到每一个留观人员微笑地离开,我们就觉得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他们,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救治就是作战。健康管理中心的其他医护人员全都上阵了。他们积极响应医院安排,承担起我院东院区的预检分诊工作。 他们在一楼大厅导诊台轮流值守,为每个前来就诊的儿童和家长进行体温检测及流行病学史的初步筛查。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分诊人员坚持半天不喝水、不上厕所,认真记录好每一位进院人员的信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严峻,在医院大门口又加设了一个执勤岗,由一名医护人员和一名安保人员组成,健康管理中心、儿科、肾病科共同承担这个岗位的工作。 在大门口对就诊车辆进行详细登记,并对车辆进行喷洒消毒。为车上人员测体温,对非就诊人员进行劝离。天气太冷,受室外温度影响,电子温度计出现了故障,分诊人员就把温度计放到暖手用的充电宝里保温,半天下来自己的手冻的没了知觉。 健康管理中心的严茂会和李亚龙在“战役”时刻挺身而出,承担起了我院东院区的消杀工作。每天在完成一天两次定时定点全方位消杀的同时,根据每天就诊人员的数量随时增加消杀次数。防护用具紧张,他们就克服困难,合理分配,节约资源,为守护东院区全体医护人员和就诊人员的生命安全尽己之力。 疫情尚未控制,战斗还在继续,健康管理中心的同志们团结一致,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他们用勇敢和温暖驱散“黑暗”,守护泰城百姓的健康,是“最美逆行者”热血奋战的代表与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