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查看: 2273|回复: 1

为什么 NEX 和 FIND X 不是未来趋势

[复制链接]
 

发帖IP:中国山东泰安

3万

帖子

933

威望

3万

银币

三品按察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楼主| 发表于 18-07-14 13:4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Vivo 和 OPPO 最近发布的 NEX 和 FIND X 早已刷满好评。首轮宣传和销售已过热点,时间线上该给五星的朋友们都交了差,那这篇存了半个月的草稿,也就有空写完了。我对满屏的夸赞并不反感,但对许多科技媒体将这两台手机奉为「未来趋势」持相反观点:如果仅凭「开天辟地」就能被冠以「先进」,罗永浩也不会遭受此般口诛笔伐了。
「屏占比」在当下已经完全演变成了第二个「跑分」,各家为了在数字上争个高下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在你心里,「全面屏」又代表了什么呢:充满视域的屏幕?更为隐形的边框?屏幕除以投影面积的数字游戏?或是全面取代按键的手势操作?
把时间拨回 2007,我还清晰地记得诺基亚 N95 用户对初代 iPhone 的无情嘲讽:拍照糟糕、无法安装程序、信号奇差、甚至无法发送中文短信彩信等等。罪大恶极的一条是:不能拆后盖换电池。10年后,场景复现在了 iPhone X 身上,罪大恶极的一条是:刘海屏的缺口太丑了。
那就来回顾下,从第一代到第十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缺口。
二维到三维到二维
苹果做的第1点,是「让平面信息更快进入平面世界」。
iOS 由一开始的拟物风格到扁平风格,去结构、去阴影,再到后来的极简风格 —— 连框架轮廓都抹除。
伴随着网络世界信息量的剧增,在4~6寸的平面空间里,逐渐把用户注意力让渡给信息本身。又从只有一个维度的字母密码,发展到二维的指纹密码,
信息量增加的同时还缩短了进入系统的时间。
2.「让平面信息更快进入立体世界」
iOS7 发布后苹果升级了圆角矩形图标的绘制方法:「直线到曲线」变成了一个连续过程,不再有明确的关键转折点。同年,时任苹果交互设计师的Bas Ording 提交了名为《如何渲染图形用户界面中元素的边框》的专利申请,用复杂的算法阐述了如何才能得到完美的一段圆角曲线或一个圆角矩形。3年后的 2016年 该份专利获批(专利号:US9396565B2)。次年出生的 iPhone X,从图标、到Dock、到屏幕内沿、再到机身轮廓,高度一致的圆弧产生了涟漪般的观感。苹果希望信息能从屏幕内自然而然地蔓延到屏幕外,明确禁止开发者使用黑边遮挡 iPhone X 上的 Notch(缺口)破坏整体过渡。iPhone 6、Apple Watch 开始使用的 2.5D 屏幕也是希望能完成「浮现」的效果。
3.「让立体信息更快进入平面世界」
曾经在「黑白双摄」和「景深双摄」间有过激烈争论:双摄该解决什么问题?苹果在「细节」和「深度」间选择了后者,并于去年推出了另一项有关「深度」的装备:Face ID。如果将它们归纳为「在平面上呈现立体信息」,3D Touch和 Taptic Engine 其实也是相同逻辑。
4.「让平面信息呈现在更多平面上」
不同视角或场景下,已知无法使用同一个的二维平面满足信息调用,而采用了第二乃至更多平面 —— 可以简单地先理解成「第二屏」。苹果在软件上做了 AirPlay、CarPlay 和 iCloud,硬件上则有 Apple Watch 和 Touch Bar 等。Touch Bar 是其中最失败的案例,甚至刚刚过去的 WWDC 无人再提相关开发。 Touch Bar 将信息呈现在了「直视」的屏幕和「俯视」的键盘上,两个视角太过接近,所分离的信息却没有明显差异。三星的「曲面侧屏」和魅族的「画屏」也有类似窘境,关键难点还是如何判定信息的重要或常用程度,并准确匹配在第三个维度上。明年的柔性折叠屏恐怕也会遭遇相同挑战。目前从用户对落地应用的接受度来判断,苹果三星魅族都失败了。
5. 「让立体信息进入立体世界」
去年大家在皮卡丘的带领下第一次广泛认识到原来在平面里能快速连接两个立体世界。今年 A**t 2.0 已经成为 WWDC 的重头戏,库克也多次公开表示 AR 会「改变一切」「成为下一个 iPhone」。回到楼上的那个疑问:双摄该解决什么问题?我相信苹果并未指望通过双摄来主攻「更好的拍照体验」,「景深双摄」的应用是为了积累「深度」算法,而「拍照变得更有趣」是附加奖励而已。Vivo、美图等也将双摄用于前置,自拍用户体验很好,但将「深度」仅理解为「景深」,相较苹果的着眼点就要低一级:如果 Vivo X9 当时能利用前置双摄开发改进面部解锁,那该多好。
将以上几点结合,10年后的我们终于得到了一台 iPhone X。而苹果官方对于它的定位是这样描述的:
这句话的关键不是 all display(全面屏),而是 disappear(消失):让信息能够「穿过」设备直达使用场景。手机的具体形态,一直也不是苹果最优先考量的要素。所幸果粉的包容度高,外凸摄像头都能接受,iPhone 678 丑成那样也依旧卖得出。在信息流时代,一切在正面添加花哨设计来分散用户注意力的设备都已过时,打着全面屏概念却还在下巴印 logo 的手机更是土中之土。
顺带提一句,还有个广泛存在的认知误区:如果都是大平板,那做来做去不都差不多吗,为什么还要指责某某在外观上意图抄袭某某呢。很简单,摆一排苹果三星索尼HTC的全面屏手机,每一台都是各有特色的。

苹果的道法术器势

所谓「道」,即核心目标。苹果近年来的关键服务对象,只有「内容」。除了用户自己生产的内容(信息),还有 iTunes、AppStore、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内容等。达不到「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高度,市值也乘不上腾讯,下一个小目标或许只是比肩迪士尼而已。
「法」,即规则。有了目标我们就要遵循规则,苹果产品的规则是:强化设计与性能,使内容更快更好地流动。(不过这条法则有时也会黑化成:弱化或禁止会妨碍扣苹果税的设计与行为。)比如为了更好拓展声音的应用场景,苹果开发了 AirPods 并直接砍掉了耳机孔。

「术」,即依据规则而产生的具体战术战略。回看上文的12345,苹果正是用这些先后诞生的战略,梳理了平面和立体信息在平面和立体世界中的交互。如果说还有下一阶段的第6点,那就是跳过需要被用户操作才能处理的原始信息,直接呈现结果。苹果三星小米们正在用各种语音助手、音箱、电视甚至冰箱来教育用户接受「信息无处不在」的设定。Siri 目前在各位语音选手中成绩较差,不过下一代 iOS 也正在中文分词和语义理解上奋起直追。
「器」,即能满足战术需求的实际武器。苹果应用在 iPhone 上的装备有:双摄、Touch ID、3D Touch、Taptic Engine、Face ID 等等。
「势」,可以看作是让用户快速接受产品的具体落地形态。以 Face ID 为例,如果出自三星之手,那必定会强调高精尖,推广与安全高度相关的应用。谁能想到,苹果最后选择的营销切入点,竟是让你变成猪头来唱歌 —— Animoji。(其实 Face ID 在 Animoji 里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还有探讨的空间。)造「势」能力的优劣,建立在对用户心智的把握上。教育用户对创新的理解、接纳和自传播,苹果是所有品牌中做得最好的。
历代iPhone 从原点的核心到外围的落地,都能整理出统一的脉络。它们都拥有具体的目标、相互对应的逻辑和明确的进化路径。即使有时因为用户接受度不高而被判失败 —— 如 3D Touch 和 Touch Bar —— 但你知道他们一直都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并未偏离。而十年后的集大成之作,把它称为 X,称为 10,称为趋势或未来,是当之无愧的。能受到后辈的跟随和模仿才算先进,「前无古人后有来者」那就可被称为大家了。
那么,反观 Vivo 和 OPPO 呢?
蓝绿的得失
让 NEX 和 FIND X 广获赞誉的升降结构,解决了什么问题?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屏幕,或者说是一个更炫酷的外观。没了。
今日还有许多人沉迷机械手表,这当然没有什么可被异议的。但即使回到10年前,手表杂志不会说:机械表才是未来;我们讨论特斯拉,核心也早已不再是电力该不该成为新能源代表,或加速度又比保时捷高了几个百分点。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媒体还会说,肌肉燃油车是最好的发展方向。甚至连车辆本身的存在感都没那么重要了,全新的出行方式才是焦点。
Walkman 充满了机械美和仪式感,很快就被 iPod with iTunes 打败了。NEX 和 FIND X 也一样,远没有达到所谓吊打 iPhone X 的高度,更不会成为先驱和潮流。
 

发帖IP:中国山东泰安

3万

帖子

933

威望

3万

银币

三品按察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楼主| 发表于 18-07-14 13:4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说实话一点也看不懂,但是感觉说的是苹果手机的趋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