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只看该作者 收藏
查看: 2444|回复: 1

活得有品相才能有尊严

[复制链接]
 

发帖IP:中国山东莱芜

580

帖子

193

威望

2319

银币

举人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5-02-06 14: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活得有品相才能有尊严

1.有人说,在上世纪90年代,文艺青年有三大时尚:读汪国真的诗,练庞中华的字,读许国璋的英语。前两项我都热情地学过,都有始无终,英语没心思学,我当农民种地了,和庄稼不必说English。我改学了珠算和毛笔字,也是半途而废。现在想想挺好的,年轻时就有那股朝气和冲劲,就有那种上进和向往,当农民了还不想躺平,我是十足的社会好青年。
我背着北岛的《生活》:“网”,念着食指的《相信未来》,在家乡的田园里,开启了幻想的模式,这为我后来的想象力添了砖加了瓦。后来,从杂志上知道食指(郭路生)的遭遇,好长时间我都不能释怀。我羡慕北岛“从1989——1995年,搬了七国十五个家。”这种流浪漂泊是苦的,是居无定所的,却对后期的文学创作是极有裨益的。
阅读垫高了我的心灵底色,伴随着我来到凤城讨生活,日子不管多苦多芜杂,我的心底是诗意缤纷的,我感谢早期读过的书和杂志。我一路读作家诗人们的作品,也一路获取了他们的相关信息和成绩,这些精神好友们帮着我年年进步。

2.富兰克林说,“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要75岁才被埋葬。”哈哈哈,我可找到这句话了!
一年多以前,我就想找这句话,请来度娘也没有找到;半年多以前,还想找这句话,二请度娘也没有找到出处。原来这句话,就在第285本的读书笔记上,等着我叩访呀!
这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最好证明,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最好例证。只要笔记本里有,我早晚会看到找到的。
自养成了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我就用此法当写作“发家致富”的门路。

3.龙应台,这是一个让我既熟悉又容易淡忘的名字。我先是从杂志上读过她的文章,后又读过她的几本书,其中买过她的《孩子,你慢慢来》,近几年,还听过她的演讲或讲座。这个来自台湾眷村的博士,是我喜欢的女作家之一。
虽然她的风头过了,虽然她的书不再热卖了,虽然她将渐渐被人遗忘,她始终是我阅读路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正是这些优秀的作家,写出了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告诉我——人活得有品相,才能有尊严;人活得是一股心劲儿,梦想,就是这股心劲儿的源泉……


4.通常,我们都是强调要多读好书,多读经典的作品。其实,看一点垃圾的东西,读一些未必就是最好的书,也是必要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了鉴别就有了鉴赏能力。见识了不好的,认识了好的,才懂“高下立判”一词的含义。就像在生活中,被坏人恶人捅了刀子使了绊子以后,鼻青脸肿的自己,才会对一个善待自己的人更加珍惜和感恩。
比如,当时缺少书读的我,四处借书看找书读,这就导致我读了好些盗版的书,看了一些不入流的书。等我读了好书好作品,泾渭分明中就有了辨别能力,拿过一本书来翻翻看看掂量掂量,就断定此书是正版还是盗版。随意翻开某一章节,看看语言的特色和情节的安排,便知此小说是不是“上流”作品。
以此类推,一个小孩在原生家庭里,如果过度保护,踏入社会后会以为人人都会呵护自己保护自己疼爱自己,其吃亏上当受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唯有补上在原生家庭里落下的课,社会知识丰富全面了,才会清醒点。
以此类推,25岁以前的我,经历单纯认知浅薄,到了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的单位里,本身就不高的智商直线下跌,情商更是为负数——听不出听不懂话语的深浅,看不出看不会脸色的阴晴指数。挨过世事的重锤,受过恶意的碾压后,我把落下的课程,好歹考出了及格。
山坡有朝阳坡和背阴坡之分,一天中有黑夜和白天之分,四季里有寒冷和炎热之分,书有好书不好的书之分,都尝过了经历过了,自然就知道该向哪方面积极向上了。

5.从20多年前开始,多多少少看过了一些评论文章——对于写作题材的争议,对于诗歌写作的争论等等。这些争议从来没有断过,争议了这么多年,渣的作品依旧横行于世,诗歌混子依然层出不穷,“著名”满地跑,“大师”天天有。对于诗歌的评议,扒来扒去无非是朦胧诗及第三代诗歌什么的,好在近年来,昌耀这样的诗人“上镜率”多了些。
20多年前,我认识的近处文友,现在99%的没了踪影,那1%的侃侃而谈者,有好些是数月不提笔,智尽能索是我们的通病。本来底层作者冲出来的就寥寥无几,寥寥无几中,某些还是过度包装的产品,还有请人捉刀的假货。有些事情的真相,真不能走近细看。
20多年前,就听过了看过了很多抄袭现象,有曝光的有没曝光的,过去有现在更有。抄袭,被戏称为致敬,喜欢致敬他人作品的人多如牛毛。
纵然乱象丛生,想一夜成名的文学爱好者,仍如过江之鲫,是文学的魅力?是梦想的召唤?还是人性的复杂?文学的怪现象“涛声依旧”,无非是“今天唱着昨天的故事”,谁都想上岸的人们,搭的仍是认知和写作水平的破船。

发帖IP:中国山东泰安

8161

帖子

85

威望

1万

银币

六品通判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沙发
发表于 25-02-10 15: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