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查看: 9403|回复: 0

大汶口遗址出土陶器欣赏

[复制链接]
 

发帖IP:中国山东泰安

342

帖子

2

威望

1553

银币

举人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2-06-20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活动主题为:
“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

今天请大家跟着小编
一起欣赏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吧!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前文化最辉煌的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的源文化。大汶口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与命名地,距今约6100-4600年,遗址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大汶口遗址以前后延续的丰富文化内涵,实证了海岱史前文化谱系的清晰脉络,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开辟了道路,在中国考古学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汶口遗址墓葬内涵十分丰富,出土了大量陶、石、骨、牙、蚌等质料的精美器物。在随葬器物中陶器最多,也最为普遍。陶器中红陶和灰陶为最多,另有黑陶、白陶和少量彩陶。陶器的器形多样,有鼎、豆、壶、鬶、盉等。

1.白陶单耳杯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0.2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8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水器。陶色洁白,似有象牙质感。束腰的筒状杯体,器壁置环状单耳,加之平底,使整器造型质朴自然。


2.灰陶罐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通高22厘米、器高17厘米、口径12.2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盛食器。小口,广肩,口上置碗形盖。肩上塑三个凸钮,腹部饰凸弦纹一周,该器形少见,可能是一种贮藏器。


3.彩陶鼓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41厘米、口径30厘米,1978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乐器,近鼓面处有一周扁锥状突起,用以绷紧鼓面。鼓身绘连环花瓣纹,仿佛先人在鼓声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的场景就在眼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4.彩陶釜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30.8厘米、口径32.4厘米、腹径41.2厘米,1978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盛食器。器体庞大,腹部以深红色作彩地,绘等距六个熟褐色圆形,每个圆形又用白彩画八个方心云雷纹,将圆形作四等分成为团花状图案,再以白色彩线勾连各组团花,构成一幅彩色艳丽、构思独特的画面,代表大汶口文化彩陶艺术风格。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5.八角星纹彩陶豆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9厘米、口径26厘米,1974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盛食器,豆盘内往往盛装着猪蹄、颚骨、猪头等供品。器身用白、红、**绘八角星纹,其间用条形纹相间隔,足饰圈状纹。八角星纹是山东新石器时代典型的图案纹饰,关于这种纹样的含意,有研究者认为是表现光芒四射的太阳;也有学者认为四射的八角寓义无际的天空,中间的方形像征着大地,有天圆地方之喻意。


6.网纹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7.7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2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水器。侈口,圆腹下收为平底,颈部对称置两环耳,肩颈相交处与上腹部各绘黑色弦纹一周,其间用**绘上下交错相对的三角纹,三角纹之间的地纹留白形成一条醒目的波折纹,三角纹内填充网格纹。


7.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6.5厘米、口径7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水器。侈口,长颈,圆肩鼓腹,平底,泥质红陶,器表磨光并施红色陶衣,器腹上下用黑白彩绘菱形网纹,线条工细。


8.红陶兽形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1.6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夹砂红陶,通体磨光,圆面耸耳,遍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拱鼻,张口,鼓腹,四足,短尾上翘,耳穿小孔,背装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可受水,嘴可出水,体肥壮,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积,四足立起便于加热,造型生动美观,近似猪或狗形。全器构思巧妙,即是使用器,又不失艺术情趣,准确的把握了动物各部位的比例结构和体形特征,表现出大汶口先民们高超的制陶水平,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形。




9.彩陶背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31厘米、口径10.2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盛水器。泥质红陶,侈口、短颈、椭圆腹、平底,腹部一侧有宽带竖耳一对,另一侧一突钮。体形较大,肩腹部绘两层上下交错的黑色连三角网纹,下层两竖鼻间一段,绘菱形网纹。整器造型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使该器更具实用性。




10.灰陶背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7.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6.8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盛水器,直颈,鼓腹,平底,腹部较平一面置两环状钮,以便穿绳背负,另一面由有一凸鼻,口沿涂朱,环钮、凸鼻处饰朱红色圆点。




11.白陶筒形豆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9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9.2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水器。器身如筒状,折沿浅盘,上有覆豆式盖。口外置扁三角形鸟喙饰三个,高圈足饰长方形、圆形镂孔及凹弦纹。该器形主要见于大汶口文化,其它文化少见。




12.灰陶豆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3.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7.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盛食器,泥质灰陶,侈口,圈足呈倒置漏斗形,上有菱形、三角形镂孔纹饰。




13.红陶镂孔豆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4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7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盛食器,泥质红陶,侈口折腹盘,圈足装饰圆形、三角形镂孔纹。




14.白陶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3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水器,造型独特,如一只伸着长喙的鸟,正引吭高歌,底部有三只丰满的袋足稳定支撑,同时亦可增加受热面积缩短烹煮时间。扁圆腹凸处饰凸弦纹一周,整器质地细腻,陶色洁白。



15.红陶袋足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4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水器,夹砂红陶,鸟喙形流,口沿外侈,长颈下装三个乳状袋足,鋬装于颈与袋足背上,三足间的空隙为受热面。




16.红陶实足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3.4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水器,直颈、鼓腹、三实心足,略翻的口沿对称凹陷呈8字形,微扁的折腹处与颈之间由一绳状把手相连,整器造型独特、挺拔。




17.实足灰陶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3.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夹砂灰陶。侈口,细颈、鸭嘴形流,细颈偏于腹背一侧。扁腹,腹壁折棱明显,背装宽带式鋬,三角形足。




18.白陶三足盉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5.8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炊煮器、酒器、水器。侈口,粗颈,颈略高,腹壁凸处饰一周凸弦纹,肩侧装斜向上翘的管状流,平底,三角形矮凿足,陶质细腻,器壁较薄,光润洁白。




19.红陶三足折腹鼎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通高28厘米、口径13.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炊煮器。泥质红陶,器表磨光,施红色陶衣,大环形钮的盖子,小口折腹的器身使热量不易扩散,既节省能源,又增加容器的容量,体现出先民在烹饪上的进步。




20.红陶折腹鼎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通高18.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炊煮器。泥质红陶,折腹下渐收成平底,三刻有竖条纹的凿刑足,由折腹处支撑器身,该器特殊的造型,印证了先人的智慧以及对火焰的熟知。




21.白陶尊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7.8厘米、口径16.8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盛食器。泥质白陶,光润洁白,口微敛,宽折沿,深腹,平底。




22.涡纹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2.2厘米、口径8.6厘米、底径6.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水器。泥质红陶,直颈,扁圆腹下收为平底,肩部置两凸钮,器表磨光并涂红色陶衣,腹部饰黑地白彩涡纹带一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