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或简称为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私人造船厂,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它不但是美国最大的造船厂,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设计、建造核动力航母以及对核动力航母进行核燃料更换和大修的造船厂。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目前在美国军舰制造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成立至今已经有了127年的历史,建造各类船只超过800艘。它不但是美国最大的造船厂,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设计、建造核动力航母以及对核动力航母进行核燃料更换和大修的造船厂,同样也是美国仅有的两个能够建造核动力潜艇的造船厂(另外一家是通用动力电船公司)。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总共拥有员工超过22000人,拥有干船坞3座,其中一座长661.6米、宽76.2米,是专门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船坞,此外还有一座浮动船坞和一座西半球起吊能力最大的龙门吊,起吊能力大1050吨。另外船厂还建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加工车间及设备。 巨大的龙门吊与建造中的航母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起源自一个运煤码头 1881年,公司将铁路延伸至弗吉尼亚半岛,并接驳到汉普顿锚地,于纽波特纽斯(其时仍为未建市地区)建设一个运煤码头。 1886年,亨廷顿在码头旁兴建船坞,供运煤船舰维修,并同时提供造船服务;造船公司自此成立,其时名为切萨皮克干船坞及造船公司。 1891年,造船厂建造的首架船只下水,为一艘拖船。稍后美国海军开始与造船公司签约,建造军舰。 到1897年,公司已为美国海军建造了三艘护卫艇。由于船坞的劳工需求甚大,纽波特纽斯人口逐渐增多,并在1896年正式成为独立市;第一任市长为公司要员沃尔特·波斯特(Walter A. Post)。 1900年,亨廷顿去世,其外甥亨利·亨廷顿接管造船公司,并继续扩建船厂。稍后无畏舰时代来临,海军竞赛激烈;公司共为美国海军建造了六艘无畏舰,包括特拉华号、得克萨斯号、宾夕法尼亚号、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战列舰及西弗吉尼亚号。 密西西比号战列舰 1914年,公司亦建造了忠仆号。 排水量达7.5万吨、可运载12万立方米液化气的“爱帕索南方”号 1915年5月7日,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当时的公司主席亚伯特·霍金斯(Albert L. Hopkins)亦在死者之列,随后公司为美军建造多艘驱逐舰及其他舰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造船公司为海军建造了多艘航空母舰,包括游骑兵号、约克城号、企业号及大黄蜂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公司建造了九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包括埃塞克斯号、约克城号、约克城号、约克城号、无畏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提康德罗加号、伦道夫号、拳师号及莱特号。由于美军亟需更多军舰,公司在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开设分公司,并建设临时船厂造船。战争结束前夕,公司亦在纽波特纽斯建造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包括中途岛号及珊瑚海号;随后又建造了美国号邮轮。 企业号航空母舰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 战后造船公司与海军的关系仍非常紧密;福莱斯特号、游骑兵号均在纽波特纽斯建造。 “游骑兵”号航空母舰 1954年,造船公司与西屋电子公司及美国海军合作,研发舰载核反应炉,使军舰可以核动力行驶。 1958年,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在纽波特纽斯建造,并在1960年下水。稍后公司亦建造了美利坚号及肯尼迪号。 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 1968年,造船公司与坦尼可公司合并。 1970年代开始,造船公司建造了所有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亦建造了部分洛杉矶级核潜艇。 1996年,造船公司脱离坦尼可公司,并以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之名在纽约上市。 2001年11月7日,造船公司被诺斯洛普·格鲁门收购,船厂亦更名为诺斯洛普·格鲁门造船厂。 2009年,公司开始建造第一艘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2011年4月,由于诺斯洛普·格鲁门拆分旗下的所有的舰艇制造部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划属独立分出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之一部分。 2013年11月9日,美国最新一级核动力航母的首舰——“杰拉德·福特”号航母,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正式下水。 “杰拉尔德?福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下水 按照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生产的产品来看,它被称为美国的国宝也丝毫不为过。它负责美国海军100%的核动力航母建造、50%以上的核动力潜艇建造、50%的驱逐舰的建造(其余50%为通用动力公司建造)。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一年总销售额70亿美元,而利润却只有可怜的4-5%。由于无钱投入研发,将来早晚也要影响其核动力技术的发展。 由于船厂利润微薄,诺斯罗普·格鲁曼管理松懈,由于造船厂一个质量检验官玩忽职守,没有检验就确认焊缝合格,致使八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和“布什”号航空母舰的一万多条焊缝需要重新检验,其中两艘核潜艇和“布什”号已经服役(小编要偷偷摸摸的为这个质量检查官点个赞)。 海试中的“布什”号航空母舰 就是这样一个国宝级的公司,其产值和利润仅够维持自身的运转,和那些金融企业更难以相提并论。这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美国虚拟经济大发展后制造业的凋零。未来军工业该向何处去,这是包括中国、美国在内每一个军事大国需要仔细回答的问题,一方面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必由之路,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只局限于军品制造,而失去了创造利润的动力,其结果只能是萎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