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说说读、写错白字

已有 10 次阅读24-04-08 08:26 |个人分类:议论| 说说读、写错白字

说说读、写错白字

       泰山翁

发小王文举老兄写的《我又读错字了》一文在《齐鲁壹点》上发表后,获得众多文友好评。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宋遂良教授留言说:“你写的这一篇随笔自省自嘲,幽默风趣,有益于世道人心。”

读错字、写错字是很普遍的事儿。如果仔细看看微信上的段子、文章,没有错白字的几乎没有。读、写字,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常态有时没让你碰上读错,或者读错了别人没发现,不等于你自己就没有这个错。本人在文学平台上发表的文章就经常出现错白字。有些错白字经编辑或文友指出才发现。

老翁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教过高中语文。虽然自己挂一漏万,但对自己以外的文字中的错别字却有时一眼看出。根据我的观察,读、写错白字,大概有以下几个情况:

一是不好分辨的“的、地、得”混淆。有很多人不太讲究,有些公文、报刊也经常混淆。也可能懂,就是懒得去分辨写。

二是确实文化水平低。譬如老翁工作过的一个市委单位,有位分管文字工作的领导,高小毕业。批改文件经常闹出笑话。譬如,他在我的材料上曾写了三行批语,结果错字就有三个:再接再励写成再接再厉”,“莅临指导写成“位临指导”,“即使”写成“既使”等等。

三是不会或者生疏电脑输入,尤其是拼音输入。结果成文后又不认真校版,匆忙发出。错白字可能忽略。

四是没有不耻下问、虚心请教的态度,失去了纠错和自省的机会。

五是周围的同志,包括部下、同事、秘书、服务人员不敢指出、不敢修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六是为躲避敏感词语故意错白字。譬如讽刺雾霾天气的“自强不吸”、“喂人民服务”;还有什么“赵家人”等等。

七是读、写用词跟风赶时髦。譬如象“886”(再见)、5(呜/哭)、粉丝(FANS)、MM(年轻女孩)、PK(对杀/挑战)等等。这些用词在网络上聊天用用,无可厚非;但现在,像MM、粉丝和PK等还经常见著报端文件,且不说给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带来很大不方便,也使我们的语言变得有些不伦不类。

另外,读、写错白字还应该因字、因人、因地而异。

 

因字而异:中国字有常用和生僻之分。没有人敢说认识所有的中国字。当年清华大学顾校长在赠送宋楚瑜黄遵宪诗时,不识“亻瓜(音“夸”)离”。这个“亻瓜”是生僻字,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不会念可以理解。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把“鸿鹄(hú)”念成了“鸿浩(hào)这些字词虽不是在日常口语中常用,但是对于大多数初中文化以上程度的人来说,应该都能认识。而且鸿鹄之志的成语和陈胜吴广的典故都属于文化常识。一个人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中小学之后的长期生活中的学习和积累。清华顾校长不识“亻瓜(音“夸”)离”,北大林校长不识鸿鹄,说明他在弥补自身文化缺陷上不如他同时代的一般人。

因人而异:如果清华顾校长、北大林校长是一个普通人,读、写白字可以不计。但号称中国最高学府的掌舵人,白字水平低于一般民众,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你既然占了此位,才学胆识就应该达到相应的水平。虽不敢望蔡元培、胡适之之项背,但最起码的不辱斯文是应该做到的。念白字说明才学上有欠缺,难符其位。

因地而异:私下、小范围说个把白字不要紧。但在重大庆典,公众场合上确实不应该出现念白字这样的低水平错误。比如事先把稿子看一看,顺一顺,演练一下还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吗?前例中的清华顾校长如果事先温温功课,就可以避免在公众场合出洋相;北大林建华念到鸿鹄时,有个明显的停顿,说明他有犹疑之处。有疑问而不事先弄懂,说明缺乏质疑和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这就是胆识问题了。

读、写错字、生僻词不是个事儿;普通人读、写错白字也不是个事儿;私下场合读、写白字也不是个事儿。但是中国头牌大学校长在重大场合念白一个普通词,一个市委重要部门还是分管文字工作的领导读、写错白字,绝对地是个事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