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slsx 于 22-10-21 15:33 编辑
纪念《泰山珍石》出版二十六周年
1991年在红门开办泰山石文化陈列馆时,石文化的群体普及引发媒体大规模的报道。那时在建设大潮中,山民进河砸出块石,被拖拉机与卡车拉去垒墙筑坝或填底槽和当铺路的地瓜石。
记得这方蟾形河卵石,从104国道旁石堆拿起时,叼着喇叭形自卷烟的民工义正辞严地阻止了,送他一包大鸡牌香烟后立马满脸堆笑地让多捡几块。
将该石带回后在首届岱庙石展前做上简易木座。那时宿舍旁奈河两岸堆积着清淤上来的弃石,在抛弃前也捡回不少。
原市人大史主任认为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应当利用这种价值结合民俗传统发展文化事业,把废弃的或当建材用的河卵石变为天人合一的艺术品,从而传承民俗弘扬文化。这正好契合中央文明办力推的《五个一文化工程》,并立马列入此项文化工程中。
于是在岱庙举办全市首届奇石大展。1996年将展石刊印画册《泰山珍石》,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地方名片,泰山石文化的异军突起吸引数百家新闻媒体的报道。通过严格审批各类石展、石协、市场也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对石头的题名赋诗会展交流出书等文化事业风生水起。
石头通过赋予知识产权遂产生艺术价值。当时大批下岗者也找到谋生门路,因而产生社会效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恰如这方昂首而蹲的金蟾石,从路基下抢救出来并解读题名后才极具艺术价值,乃是赋石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之故。诗曰:
泰山珍石搞纪念,勾起往事如云烟。
抢救卵石赋文化,又叹世事多变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