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话,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但是收获并没有增加,甚至实际上是下降了。
就像高考和高校绩效考核。
第一年,大家每年发一篇论文能得一万。
后来学校说多发多得。于是有人一年发了两篇,得了两万。
第二年,所有人发了两篇,结果大家还是只得了一万。因为学校的钱是个定数,没有增加。就像清北每年招生人数没有增加,增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
第三年所有人发了三篇,所有人还是只得了一万……
n年后,大家每年发n篇论文,年终分红还是1万。
高考也是如此。
第一年,大家学习八小时,有个别同学学了十小时,他考上了清北。
第二年大家都学十个小时,结果只有学了十二个小时的学生考上了清北。
几年后,所有人每天学二十四个小时,清北还是只招那么千把人,怎么办呢?看谁家钱多,请的家教更牛逼……
这让我想起一部小说,属于内卷的升级版本。
刘震云写过一部小说叫《故乡相处流传》,里面有个吃蛋糕的情节。
大版食堂,把村里所有粮食做成一个大蛋糕,一开始随便吃。
后来看到蛋糕小了,村民意识到以后要挨饿了,于是拼命抢。
可是越是拼命抢,蛋糕消失得越快,所有人饿死得更快。
可是不抢的话,你饿死得更早。
是不是有点眼熟?
你不努力,你坠落更快;可是大家努力,大家坠落得更快。
———
原来一群人过独木桥,大家都慢悠悠的,每天能过去一千个人。
后来大家都聪明了,纷纷抢着过,结果堵在桥上,速度反而慢了。
再挤下去,独木桥断了。
还记得以前挤火车吗?
你不挤,你就没有机会上车。
可是大家都挤的话,因为有人的包被卡在门口,谁也进不了,越挤越动不了。
于是火车就开不了。
内卷,给人一种恐慌的感觉,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争夺资源,可是资源有限,大家越是争夺,资源损坏越大,甚至无序的竞争会带来毁灭性结局。
可是你不争,就被别人得了便宜,被人骂沙币。
归根结底,这样的争抢式的努力,只是从别人身上挖肉,而不是创造出新的价值。
这样的努力,看着很感人,实质上是无奈的徒劳的。
————
补充一下
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凭现在的生产力,足以让所有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是由于分配问题,由于资本的压榨本能,使得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获得相应的幸福感。
内卷的结果,是资本可以获得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增值更快。
但是劳动力本身却更苦了。
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会吃人的根本原因。
机器哪会吃人,是资本要吃人。
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内卷并不利于社会进步。
因为知识生产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社会福利越好,知识生产反而会越佳。
那种残酷竞争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实际上是不利于科技进步的。
内卷状态下的知识生产者,是非常焦虑的。
相应的,知识学习者也是极度焦虑,这样的学习效果其实并不好。
这就是上面我专门举例高考和高校科研的原因所在。
更何况,这种过分的竞争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
我所想象的理想世界是,每个人可以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焕发出最大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当然,这只是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