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查看: 2135|回复: 3

中国人的二元思维

[复制链接]
 

发帖IP:中国山东泰安

2万

帖子

1685

威望

4万

银币

四品知府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楼主| 发表于 19-10-08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Andy-ANDREW 于 19-10-08 08:28 编辑

三、二元思维
    郎咸平一次在某大学演讲中说,我们的企业不要追求做大做强,大学的高材生就问他:“难道要做小做弱吗?”这是推论错误,不要追求做大做强并不一定就是做小做弱。这就是典型的二元思维、好坏人思维、非黑即白思维,这种思维只看到了事物的相反的两面或两端,忽视了其他方面或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情况,而其他方面可能很多,中间情况也往往是最普遍的。
    二元思维是中国人常见的思维,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思维,小孩就会的好坏人思维,很多中国人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思维还处在小学生水平。比如,对于体育明星姚明、科比等等,明显分成两个阵营,姚黑姚蜜,科黑科蜜,整天在网上骂来骂去。
    在对待历史问题上,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比较明显,很多中国人把历史人物分成明显的好与坏两类,将好的神圣化,如孔子、孟子、唐太宗、诸葛亮等,似乎他们是没有缺点的完人;将坏的妖魔化,如一些奸臣、 暴君等,似乎他们一无是处。这种思维是片面的,没有认清人性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对待现代人同样如此,中国人很容易将某一地区、某一阶层或是某一职业的人妖魔化。
    在国家政策上,我们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分治,也是一种二元思维。它把全国人民简单地分成了农民、市民两个部分,用户籍制度加以区别。但实际上,不论是通过历史纵向来看,还是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农民与市民都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类人,而是互相融合、互相转化的。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农民与市民的截然不同,农民随时可以进城做生意成为市民,中了科举还可以到城里做官;同样,城市人也随时可以到农村买块地过田园生活,即使是贵为宰相,下了台也可能去做农民。国外也是如此,一个人,他可以自由选择去务农还是务工,即使美国总统华盛顿,下台后也回到了自己的农场。正是由于当前的二元制度,使得农民工成为了一个夹缝中的群体,他们户口是农民,工作却在城市,即非农民,也非市民,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在二元思维下,政治思想界的左与右,也往往走向极端,我们的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教训。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一种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即由一个群体中一部分事物拥有某个特点而推出这个群体的所有事物都有这个特点,这种推论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或然性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常常因某地或某个群体出现了个别的素质不高的人,便否定这个群体的所有人。比如一些大城市人对外地人、对农民、对农民工的看法,以及部分人对河南、上海等地方人的妖魔化,正是因为这种以偏概全的不当逻辑。
    几年前,上海某小区发生了一个很有名的新闻,一对住在这里的美国青年夫妇收留了一位残疾的流浪乞丐,他们不但和这个乞丐握手、拥抱,把乞丐邀请到家里做客,甚至还给了这个乞丐一套家里的钥匙,让他在自己家里吃、住。结果遭到了同住在此小区的中国人的强烈不满。因为这些中国人认为这个乞丐是外地人、是穷人,很可能不是好人,说不定会是小偷、犯罪分子,要求这对美国夫妇把这个乞丐赶走。这对美国夫妇很诧异中国人的思维:为什么穷人就一定是坏人?为什么外地人就一定是坏人?这种以偏概全的逻辑是很多老外难以理解的。(《东方早报》2003年9月5日)
    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是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的。我们如果在这儿看到一个日本人很变态,在那儿又看到两个日本人很变态,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所有的日本人可能都很变态,这就是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一种原始的、自然而然的逻辑,是不完全归纳,其结论并不确定。其实,日本人中也有不变态的。
    在我们谈到改革的时候,总有人为保守辩护:“凡事都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以此来作为不改革的借口,但这也是一个以偏概全。有的事应该慢慢来,但并不是什么事都要慢慢来,有的事就需要快刀斩乱麻。

五、错误推理
    在生活中,人们即使不经过专门地学习,也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些固定的思维逻辑,但按照这些逻辑来推理,往往不能推出确定的结论。如果再按照这些或然性的结论做其它推理,那就更没有说服力了。我们前面谈的以偏概全、类比推理等也是这种情况。
    我们在与人的讨论中有时会发现这种现象:你说的话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但某人却认为你就是这个意思,然后他根据这个错误的理解对你进行批驳。显然,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攻击的其实是一个与你无关的观点。
    对于这种行为,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自己树立了一个靶子,却说是别人的靶子,然后对着这个靶子进行猛烈的攻击。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多次谈到同性恋的问题,引起不少人的攻击。有个人在网上发评论说:“我是个医学院的教授,我认为,同性恋不宜提倡。”这里面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他作出了错误的推论。因为李银河从来没有说过要提倡同性恋,只是说政府和公众要正视,而不要装作看不见而已。这位教授对李银河观点的理解是错误的,他的逻辑就是:你替同性恋说话,你就是提倡同性恋。这是没有道理的。他所反驳的观点根本就不是李银河的观点,这不是乱放炮嘛!并且,此人还以“教授”自居,似乎做了教授就代表了正确,显示了其无知与自大,格调更低一等。而攻击李银河的人中,大部分人的逻辑都是和这位“医学院的教授”差不多的。
    在反驳论证中,象这位“医学院的教授”一样思维的人非常多,他们经常会对别人的观点做出片面的或是错误的理解,得出一个与别人原意不相符合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当成别人的观点进行反驳和攻击。
    这种思维的错误就在于从别人的论述中推不出反驳者所理解的观点。比如,这位“医学院的教授”,从李银河的论述中推出“李银河提倡同性恋”的结论,这是推不出的,是这位“教授”逻辑思维能力太差造成的。
    而按照一些愤青的逻辑,一个中国人,你夸日本好,那你就是汉奸;你夸美国好,你就是“鹦鹉”;你说中国不好,那你就是卖国贼。毫无疑问,这些论断是有问题的,是没有道理的,夸不夸中国,夸不夸日美,和是不是汉奸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的前提不能推出这样的结论。
    现在经常有人谈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谈美国的优势,这时就有人反驳:“美国不是天堂。”这个反驳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夸奖美国,并不能证明这个人认为美国完美,这个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性。
   《中国不高兴》一书中有一个观点:“这次金融危机体现了美国社会从上到下的全面腐朽。”[4]这个推论同样是过于简单化,由一次金融危机并不能得出这个国家全面腐朽的结论。该书把金融危机的缘由归结于美国老百姓“不干活想住大房子”,[5]简直就是小学生的思维,简单得可笑。如果不干活就能住大房子,谁会不愿意呢?绝不是只有美国人会这样想。

发帖IP:中国上海

4318

帖子

197

威望

9105

银币

七品知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发表于 19-10-0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它们都明白,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发帖IP:中国

2431

帖子

372

威望

7727

银币

八品县丞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发表于 19-10-08 17:0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191008_576904_1570525693381.jpg

发帖IP:中国上海

4318

帖子

197

威望

9105

银币

七品知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发表于 19-10-0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赞成,反对,不赞成的即反对的
弃权中立可以吗,非也,不许做两面派墙头草,路子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