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河。 推开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526办公室的门,里面十分干净整洁,办公桌上摆放着一瓶硝酸甘油,还有《全市加油站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整治行动任务分工》文件材料和《从家乡变迁看生态变化》的手稿,办公桌下放着一台简易的吸氧机……这间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王宗河生前所在的办公室,在记者近日来到时还保持着10月13日那天的样子。
王宗河办公桌下的吸氧机。 王宗河的笔记本。 王宗河写的《从家乡变迁看生态变化》。 王宗河是一名基层环保战线上的普通干部。10月13日下午,王宗河在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处理工作时,突然倒在办公桌旁,送医就诊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55岁。从1990年参加工作,到殉职在工作岗位,王宗河始终未离开他所钟爱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他用31年的扎实工作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也生动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形象。 事发突然 环保人倒在工作岗位上 “暖气片旁蓝色的小椅子,就是他感到不舒服时坐的。特别是在冬天,靠着暖气片坐一会儿,身体会舒服一些。”提起王宗河生前的点点滴滴,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人秘科科长韩波至今仍不相信他已经离去。韩波指着王宗河办公桌上摆放的物品告诉记者,多年来,王宗河积劳成疾,2011年、2015年曾两次突发过心脏疾病,当时局里领导劝他多休息,少往一线跑,也有意安排他干轻松一点的工作,但热爱环保事业的王宗河两次都在短暂的治疗和休养后回到了工作岗位。 王宗河办公桌上摆放的好干部二十字标准。 10月13日下午,王宗河参加肥城市自备油罐核验会议,15时左右回到办公室突感不适,吃了两片硝酸甘油后拨通了韩波的电话。韩波来到王宗河办公室时,他已瘫坐在办公椅上,脸色焦黄,说自己很难受。韩波联想到王宗河曾两次突发心脏病,就赶紧拨打了120,并与分局的同志将王宗河送到了医院,没想到抢救了一个半小时没能抢救过来,更没想到那句“难受”会是王宗河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医生从急救室出来对我们摇头的那一刻,感觉很不真实,不久前还在指导我开展工作的领导就这么走了。”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污控科科长陈继聪是王宗河一手带起来的年轻干部,今年9月份刚提拔为污控科科长。王宗河去世当天下午,他和王宗河一起去参加会议,在回分局的路上,王宗河还嘱咐陈继聪,有他做坚强后盾,工作要放心大胆地干,不要有任何顾虑。“送到医院的时候,还心存一丝侥幸,会不会跟前两次一样,只要好好治疗,就能慢慢恢复。”回想起10月13日的场景,陈继聪的声音有些哽咽。 王宗河的突然逝去,让肥城分局的同事们很不适应,但倒在工作岗位上,却又并不难理解。“我们的办公室挨着,我去找他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他拿出吸氧机吸氧,摘了吸氧机就出发去工地、企业检查。”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党组副书记、二级主任科员宿广毅回忆,王宗河经常说自己心脏不好,若是在班上,要么倒在检查企业的现场,要么倒在办公室里,没想到一语成谶。 爱岗敬业 30多年练就环护“全面手” “元月4日,上班第一天,阴,重污染。可能预示今年又是艰难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就重污染,大气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相信今年比多灾多难的2020年会好过一点,开头难,慢慢甜。准备战斗吧!”这是2021年王宗河工作日志的第一页,不仅记录了2021年第一天的工作,也显示出王宗河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信心和决心。 1990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工作,王宗河先后担任过肥城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人秘科科长、管理科科长,2011年5月任党组成员、总工程师,2014年8月任党组成员、副局长,2017年9月至殉职任党组成员、主任科员,分工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工作。30多年来,不同岗位的经历,让王宗河成为肥城市环保系统内公认的专家型、业务型领导。 王宗河曾经工作的实验室。 肥城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常务副站长王甲群从1990年就开始和王宗河一起工作,当时在监测站,两人吃住在一起,从室外采样到室内实验分析都非常认真,工作起来不分昼夜,后来王宗河分管大气监测,也依旧经常跟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外出采样。“我记得2018年去一个化工企业做大气监测,提着几十公斤重的设备,要爬到75米高的烟筒顶部采样,进行二氧化硫排放、烟尘分析等,他也跟着我们一起爬了上去。他走的前两天还给我打电话说有个监测点二氧化硫浓度高了,让查一下是什么问题,13日早上又打电话给我询问检查情况。这么多年来,他就是我的榜样。”王甲群说。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同事的眼中,王宗河就是这样的人。30多年来,王宗河先后分工项目审批、法制宣传、污染控制、总量控制、环境监测等业务工作,他一直把钻研业务作为第一要务。在监测站工作期间,王宗河白天办理日常工作,晚上练习操作技术,迅速掌握并精通了水、气、噪声等各项污染指标的监测技术;在分工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等业务工作期间,他着力研究上级政策,认真分析空气污染成因,钻研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城区空气质量改善控制方法。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任务重、压力大,近年来,王宗河一直分管大气污染防治,为做好工作,他实时关注空气质量数据,通过大量的现场走访和研判,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指标控制办法,并编制成《环境空气自动站周边工作技术要点》,发放给各镇街、各部门。肥城市工业企业多、消耗化石能源多、机动车流量大、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在此不利条件下,肥城的空气质量在泰安依然不落下风,这离不开王宗河和同事们的辛勤耕耘和付出。通过把业务知识学习和一线工作实践相结合,王宗河成了肥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难得的“全面手”。 执着担当 带头深入一线治本求源 “治本必求其源”,这是王宗河常说的一句话,他也在工作中带头贯彻了这一点。 深秋时节的肥城市康王河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水面倒映着芦苇的影子,几位市民在岸边悠闲地垂钓……但谁能想到,几年前的康王河水质超标,岸边是一片难以涉足的沼泽地,如今的这些变化离不开王宗河的努力。 2014年初,王宗河发现康王河总磷、总氮超标,因为担心影响到下游河湖,便带着当时的污染控制科科长李军,沿着康王河每天步行30多公里、两个来回,沿河巡查污染源,踏泥泞、深沼泽,一趟下来身上被荆棘划的全是伤,8个月的时间里,李军穿坏了两双皮鞋。今年9月份,李军交流到肥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但回想起这段巡河的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我记得是2014年2月份开始巡河查找超标原因,到了8月份,雨水较多,雨说下就下,我们经常被淋成‘落汤鸡’,这一片还全是沼泽地,稍有不慎,腿就陷下去了。后来,局里为我们在河边撑起了一把伞,下雨时,我们就跑过去躲躲。”李军回忆,他们租用大型挖掘机深挖,通过截流,一段一段地寻找原因,最终找到了泄漏点,泄漏原因是污水管网老化破裂,他们及时上报对污水管网进行了更换,历时8个月,康王河的水质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王宗河是我的直接领导,25年里,我们一起去执法一线,打了很多硬仗,感受也很多。工作中遇到困难,都是他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看着眼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回想着当初一起巡河的场景,李军感慨万千。 王宗河生前工作照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任务重、压力大,分管大气污染防治的王宗河勇于担当,带头深入一线,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跟他一起出去,有一种安全感。”李军回忆,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期间,燃煤小锅炉淘汰、砖瓦窑和石灰窑淘汰是两块特别难啃的“硬骨头”,当时肥城有40多家这样的企业,他们经常半夜去检查,一些个体户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威胁恐吓,工作难以开展。为此,王宗河多次召开专项会议,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跑遍该市333台燃煤小锅炉、22家砖厂、21家石灰窑现场,对工作推进慢的每天到场沟通督促。最终,333台燃煤小锅炉、20家不达标砖厂、18家不达标石灰窑全部按时自愿拆除。
生态环境工作与工业企业打交道最多,王宗河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做事光明磊落,做人清清白白,对待请客送礼总是严词拒绝,同时叮嘱下属不能在企业就餐。他常对企业说:“你们有什么困难,我会积极想办法解决,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希望你们多把心思放在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上。” 真情服务 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 “王宗河坚持原则,同时又想方设法替企业排忧解难,竭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督查办主任赵贺告诉记者,王宗河在环保刚性要求上从不给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但是在督促治理污染过程中,他总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为其进行全方位的“把脉问诊”。无论是提标改造,还是错峰生产,他都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他对企业情况很熟悉,去任何一个企业检查能一眼看出问题集中在哪儿,需要重点关注什么,进而帮助企业整改。”赵贺说。 “王宗河明白环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治污和减污,他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不搞‘一刀切’,甚至一停了之。根据他的合理建议,我们从源头进行治理,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减污增效,促进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振军说,王宗河经常与企业一起分析研究环保技术改造。在王宗河的建议下,石横特钢采用SCR脱硝工艺和石灰石膏法脱硫工艺对烧结烟气进行治理,对于无组织排放采用全封闭机械化原料场和全流程封闭除尘治理技术,企业实现超低标准排放。多年来,只要有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新政策、新标准出台,王宗河总是第一时间深入学习,并与分工科室同志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助力企业进行提标改造。在总量替代工作中,王宗河积极寻找替代来源,为企业环评手续办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王宗河用真情服务架起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连心桥”。 在业务科室工作期间,王宗河走遍了肥城市大大小小的各类污染源现场,有工业企业,有河流道路,有施工工地,有餐饮业户……在担任分工领导后,他不改本色,依然坚持活跃在工作一线。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两天,王宗河也在排查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点经开区和新城街道站点周边的扬尘源,重点分析这附近特殊时段PM10和PM2.5异常升高的原因,走在省道泰东路的桥边,他指着来来往往的重型载货柴油车带起的扬尘,语重心长地对下属说“:控制住这里的积土、积尘,保持常态化的洒水保洁作业,在东北风主导的天气里可以有效降低扬尘产生,对细颗粒物的减排效果比控制一个大型堆场还要好很多。” “王宗河是一名‘专家型’‘接地气’‘老黄牛’式的好干部,一名‘老大哥’型的好同事,一名夙夜在公的好党员。可以说,他用31年的工作历程,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形象。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好、传承好他矢志不渝、勇于担当、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结合肥城实际,直面困难、勇挑重担、努力进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保护好肥城的蓝天、碧水、净土再作新贡献。”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宜强说。
尽职尽责 家人眼中的“工作狂人” “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这是王宗河的女儿王文博对他的评价。在王文博眼中,父亲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尽心尽力,虽然从小到大陪伴她的时间不长,但他爱生活、爱家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父亲。 “那天接到电话的时候,我还在想,爸爸那么坚强,他应该会为了我们坚定信念活过来的。但是他没有,我们也只能接受,他终于能休息一下了。看到他躺在殡仪馆的那个架子上,觉得他是睡着了,睡得很安详、很轻松。”王文博告诉记者,父亲王宗河责任心很强,始终以工作为中心,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父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她能独立自强、健康快乐。 把工作当乐趣来干,即便在生活中,关注点也永远是环境保护,这就是王宗河。王宗河的妻子何庆双回忆,自己是一名教师,两人工作都很忙,一起出去玩的机会很少,偶尔有个周末两人出门转转,也是去投诉有异味的橡胶厂、化肥厂附近看看是什么情况,王宗河所谓的“休息”也是在工作,他的生活和工作交织在了一起。大气污染治理“微克”必争,在家里,王宗河手机不离手,时不时就要查看手机软件中的监测数据和云图情况,看看哪里出现异常。在去世前几天,王宗河发现新城街道办事处监测点数值偏高,何庆双便几次开车陪他一起去建筑工地检查扬尘治理情况。 何庆双说,王宗河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工作着急和因事难过的时候,他总能想办法把人逗笑。她最难忘的场景,就是周末王宗河开车带她去山旁边转转,拿着马扎去湿地公园坐会儿,两人聊着天,看着眼前的碧水蓝天,那个场景很美……“我想他在那边最想听到的话就是天蓝、水清、地绿,这也是我们所盼望的。他的付出没有白费,现在肥城的环境越来越好,他放心就行了,肥城天会更蓝,空气会更好,所有的人都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看着王宗河的照片,何庆双默默地说。 “月明之夜,坐在河边,吹着河风,听着虫儿吟唱,伴随着哗哗的水声,看着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这看似还未完成的手稿结尾,是王宗河为人民群众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的不懈追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虽然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但他却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写满基层共产党员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的答卷,他的这种精神已经融入家乡的这汪碧水内、这片蓝天中、这块净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