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查看: 1735|回复: 0

促骨形成和抑骨吸收药物两者的介绍和差别

[复制链接]
 

发帖IP:中国上海

32

帖子

0

威望

123

银币

无名氏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19-07-1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通常,骨质疏松的治疗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及时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维生素D和钙剂)之外,还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一定的药物干预。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因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
其中抑制骨吸收药物种类较多,应用较广,但是使用副作用也多,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减少骨丢失,增加骨量,预防骨折发生。在减少骨吸收的同时,抑制骨转换,对骨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
1. 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等
2. 降钙素类,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它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
3. 雌激素类(HT),如雌激素补充、雌孕激素补充(这种药物因副作用大,现已极少使用)
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如雷洛昔芬,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不同于抑骨吸收的药物,促骨形成的药物可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的形成,从而有效减少骨量流失,明显改善骨痛症状,减少骨折发生。目前临床上仅有的促进骨形成药物为特立帕肽PTH(1-34),在国内的药品名为珍固,它对于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以及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和绝经后妇女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它还可以缩短老年人骨折术后愈合时间,降低骨折风险。







根据调查显示,每天皮下注射特立帕肽,平均18个月的治疗能够降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风险约65%,非椎体骨折风险约53%。适用于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和男性,以及高骨折风险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男性或女性。由此可见,使用的时间越长,特立帕肽的效果越明显。







另外,人体的骨骼就像银行,要提升“骨银行”的储蓄量,仅靠节约支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增加收入。抗骨吸收药物一般抑制骨吸收为主,而并没有促骨形成的效果。而珍固作为促骨形成药物,跟现有的抗骨吸收药物不同,能够真正为人体“骨银行”增加收入,有效提升患者的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