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泰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查看: 3059|回复: 0

【新三板热点】IPO被否企业的 “选择综合征”

[复制链接]
 

发帖IP:中国广东深圳

6

帖子

0

威望

24

银币

无名氏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18-03-0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证监会网站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的文件,成为新三板圈子关注的头等大事。

由于新三板IPO排队企业占总数三分之一,这也意味着IPO失意者意图通过借壳曲线上市之路基本被堵死。

而利好新三板的一面是,其它IPO失意者若想较早登陆资本市场,或会选择新三板市场。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新三板人士也指出:在新三板制度优越性不突出的情况下,IPO失利后返回或进入新三板或许并不一定是好选择。

1、政策再度收紧

根据证监会2月23日发布的上述材料,将区分交易类型,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证监会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

按照惯例,监管问答发布当日起生效。

由于新三板已成最大Pre-IPO市场,新三板企业数量占据目前IPO排队三分之一。一部分新三板人士认为,该规定对新三板有较大影响。

2月28日,曾多年任职新三板企业高管的王海涛向记者表示:“现在所有政策都表明IPO审核越来越严,对于三板拟IPO企业来说意味着,如果想进行IPO,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付出更大的规范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

同一天,南北天地(430066.OC)董秘崔彦军也告诉记者:“新规对新三板IPO企业的心理影响还是很大的,由于IPO过会率持续走低,IPO被否,可以再次申请IPO或借壳上市。因再次申请IPO,需要重点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借壳相对更便捷。但新规的发布,无疑给这些企业当头一棒,所以企业IPO必须有必胜的信心。对于内部控制有瑕疵、业绩不稳定、财务指标偏低的企业,会推迟IPO的申报。已经申报的企业,必然出现大量的主动撤回。”

不过,另有一些机构人士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认为新规的影响有限。

事实上,这个新规仅是近年出台的收紧借壳交易的严监管“组合拳”政策之一,比如早在2016年9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借壳新规”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新规开始实施。

在严监管下,Wind统计显示,2016年有19家上市公司披露借壳计划,但到了2017年已锐减至4家。

2月28日,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壳这条路其实也没有这么容易,没有一个两个三个亿利润的企业借不了壳。所以对IPO不存在太大的影响,特别是新三板的IPO被否企业,它们基本上利润都在两个亿以下,没有实力借壳,所以没什么影响。”

2、重返新三板?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2月28日,近三年合计有146家企业IPO被否,剔除暂缓表决的6家企业,共有140家IPO被否企业,其中有21家是新三板公司。

新规之后,它们已经无法选择借壳上市。

对于这些IPO被否企业,联讯证券分析师彭海认为,“新三板能够对这些企业敞开大门,IPO失意者若想较早登陆资本市场,新三板仍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新三板挂牌两至三年,再去寻求IPO或者借壳上市,都是可行的做法。”

那么,对于IPO被否企业,重返新三板究竟是不是一个好选择?

王海涛介绍,“IPO失败,如果三板企业只是停牌申报IPO,重返三板成本不会太大,但如果是摘牌之后申报IPO,失败后重返新三板成本会比前一种情况高一些,主要是时间成本。”

朱为绎指出,新三板企业IPO失败再返回新三板不存在障碍,它们可以回到新三板再重新做融资。

“只是因为估值的问题,一大批IPO被否回到新三板的企业,估计会跌得很厉害。”朱为绎说,“但只要正确地对待,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原来大家给它们这么高估值是跟当时追逐集邮概念股有关,也就是怎么涨上去的,就怎么跌回来。”
微信图片_20180306163307.gif
此前,由于IPO失败,华灿电讯(830771.OC)复牌首日暴跌近7成,金丹科技(832821.OC)复牌三天无人问津,两个50%跌停后才止住。不久后的1月30日,泰达新材(430372.OC)又上演了一场复牌暴跌的“悲剧”。作为第一只上会被否后,回归三板继续做市交易的股票,泰达新材复牌后股价暴跌,最低时股价跌幅达77%。

对此,“IPO失利后返回新三板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王海涛说。

而崔彦军则表示,“对于是否重回新三板,是企业资本战略的问题。有的企业铁了心要IPO,可能会选择不挂牌;对于近期IPO无望的,重新挂牌也是不错的选择。”

3、开门迎客遇难题

对另一类企业——非新三板企业,IPO失败后挂牌新三板,似乎成为一个新的选择题。

目前上市A股被否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四种可能选择:再次IPO,海外上市,被并购,新三板挂牌上市。

崔彦军指出,对于上市A股被否企业来说,新三板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新三板公司相对于非挂牌公司,融资还是容易一些,而市盈率也相对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股转系统公司业务部总监孙立在2018年2月出席活动中曾提到,全国股转系统将推动对外开放和合作,实现挂牌公司在新三板和境外交易所两地同时挂牌上市。这或许意味着IPO被否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将有更多的选择。

对于未来有望实现的新三板制度红利,崔彦军表示,“新三板的机会在于分层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促进创新层流动性政策的陆续推出,以及再分层;另外‘新三板+H股’、公开发行制度改革也值得期待。”

而机构也较青睐新三板企业。朱为绎表示:“看好新三板企业的Pre-IPO投资,如果IPO不成功的话,还可以回到新三板市场进行交易;不至于像非新三板企业,一旦IPO不成功,将会有破产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180306163323.jpg
不过尴尬的是,“新三板企业Pre-IPO项目的投资周期至少需要五年,至今还看不到获利,特别是在三类股东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还没有看到新三板企业Pre-IPO项目有特别明显的赚钱效应。”

“但是从长远来讲,如果能够解决三类股东的问题,Pre-IPO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朱为绎说。

但保守派认为,新三板披露的财务数据如与IPO数据差异较大,会被重点关注;挂牌期间一旦出问题,根据情节轻重,对IPO有一定的影响。

朱为绎认为,“按照目前情况,非新三板IPO失败企业可能不会来新三板,因为现在新三板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能特别体现出来。非新三板企业IPO被否后,它们更可能会选择6个月以后再启动IPO。”

“从定价、转让、退出、融资功能等角度来看,新三板或许不是个好的选择。”上述一位受访者亦坦言。

—完—

【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